将(jiang)守堰的职(zhi)责一代代延续下去,诸葛长,闸门,堰头(tou)村
身披蓑衣、脚穿雨靴、头(tou)戴斗(dou)笠(li),浙江省丽水(shui)市莲(lian)都(dou)区碧湖镇堰头(tou)村村民诸葛长友在(zai)电闪雷鸣的深夜(ye)冲出门外,直奔江边的通济堰。这个场景发生在(zai)去年夏天的一个夜(ye)晚,当天,小雨从下午下到深夜(ye),很快转为瓢泼大雨,让(rang)身为“守堰人”的诸葛长友没有敢闭眼睡(shui)觉。“如果洪水(shui)漫过闸门,下游几(ji)万亩良田都(dou)要受灾,千年古堰坝面(mian)临着严(yan)峻(jun)磨练。”回想当初,他仍心有余悸。
在(zai)堰头(tou)村,诸葛长友是第三代“守堰人”。80年前,诸葛长友的爷爷来到丽水(shui),负担起守堰护堰的义务(wu)。往常从爷爷到父亲再(zai)到诸葛长友自己,三代人保卫通济堰已(yi)有80年的韶光(guang)。
从16岁开始跟随(sui)父亲守堰,诸葛长友从小耳濡目染,对通济堰再(zai)认识(shi)没有过。2018年父亲去世后,他义无反顾地接过接力棒,开启了(le)诸葛家第三代人的守堰之旅。
诸葛长友说,护堰全面(mian)要做到两点——平安渡过危殆时候、仔细巡查在(zai)平时。只要发现有梗塞渠道、砍树等破损行为,诸葛长友一定会实时制止,他表示(shi),“若没有传承近千年的《通济堰规》,就没有会有碧湖平原万亩良田作(zuo)物的丰(feng)产,护堰必需没有讲(jiang)情(qing)面(mian)。”
开闸放水(shui)、下闸蓄水(shui)是守堰人的份内之事,也是最大的挑衅。每当天降大雨或台风到来之际(ji),守堰人就要争分夺秒,在(zai)下游洪水(shui)光(guang)降之前把闸门开启,留足(zu)洪水(shui)下泄通道。
古堰坝正(zheng)门闸至今仍保留着1500年前用的木枋和(he)6块闸门,“闸门有两孔,每孔约3米宽,一块闸板重达(da)500多斤。”诸葛长友引见,过去完全依靠人力起吊,是个力气活(huo)。
20世纪80年代末,闸门实现半机械化,厥后又(you)改(gai)成电动闸门,“轻便的电动闸更换了(le)繁重的手动闸,只要按(an)一下开关就行,轻松多了(le),也越发安全靠得住。”诸葛长友说。
作(zuo)为守堰人,洪涝(lao)季节自然要进步鉴戒,但是,枯(ku)水(shui)季的事情(qing)也其实没有轻松。跟着水(shui)量淘汰(tai),下游农田灌溉用水(shui)日趋紧张,诸葛长友就带着儿(er)子用编织袋装(zhuang)满沙石(shi),垒(lei)在(zai)堰坝上以提升水(shui)位,添加灌溉用水(shui),保证下游良田的食粮丰(feng)产。
这些年,通济堰火了(le),堰头(tou)村更添知名度,古村落的墟(xu)落游也跟着红火起来。往常,诸葛长友将(jiang)自家闲置(zhi)房间装(zhuang)修一新,开办起农家乐(le),收入增进没有少,日子也富足(zu)起来。
2022年,诸葛长友被(bei)授与“丽水(shui)市莲(lian)都(dou)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称(cheng)号,年逾六(liu)旬的他,也逐渐将(jiang)一些守堰事情(qing)交(jiao)给儿(er)子和(he)儿(er)媳,“将(jiang)守堰的职(zhi)责,一代代延续下去。”诸葛长友说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4年10月26日 05 版)